10月9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(简称《规划》),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。提出鼓励企业核心技术攻关,落实充换电、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,加大支持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。业内普遍认为,《规划》将给行业带来重大利好,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、生产应用等方面的发展。
多领域支持市场向好
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上中下游等多个细分行业,包括零部件、电池、整车、充电桩等。此次《规划》中,财政和政策支持覆盖了包括动力电池、智能网联在内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,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,鼓励车用操作系统、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;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、交通、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,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、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,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;同时,要加强充换电、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体系和关键技术支撑尤为重要,而资本市场对《规划》发展思路的反应也十分迅速,消息曝出,充电桩企业特锐德、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、亿纬锂能、整车企业比亚迪、长城汽车股价均有上涨,截至12日收盘,新能源汽车指数整体涨3.60%。
按照规划,2021年起,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、出租、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,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%,对比此前意见征求稿中100%的比例,推行电动化的节奏有所放慢。分析指出,这仍将有效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公共服务领域的电动化。
此前,《规划》意见征求稿还提出,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%左右,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%,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。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《规划》旨在拉动产业升级,推动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。
广东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
据《规划》意见征求稿,我国计划到2025年形成两三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。实际上,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,广东已经作出了相关规划部署。9月底,广东省发改委、广东省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《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1—2025年)》,到2025年,广东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,全省汽车产量超过430万辆,占全国汽车总产量比重超过16%,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;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超过15万个。
针对广东现阶段自主品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,《计划》还提出实施品牌提升行动,实现汽车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。新增一两家汽车整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,培育三四家“独角兽”汽车企业,形成两三家产销量突破100万辆规模的整车企业。
目前,广东是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,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。近年来,比亚迪、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,小鹏汽车、腾势汽车、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逐步发展。2019年,全省汽车产量311.97万辆,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2.2%,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.59万辆,占全国产量13.1%。
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,广东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,不仅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,还有着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,为新能源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合作提供可能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中国汽车之声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hina-auto.org.cn/yxtg/365.html
- 全部评论(0)